边坝县普玉一村驻村工作队:“驻”在心里 “帮”出幸福
2025年07月23日 11时01分
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【打印本文】
“哈喽!直播间的家人们,大家下午好呀!欢迎来到‘普玉牦队长’的直播间!”走进普玉一村冰川脚下的温暖小屋,带货主播“普玉牦队长”正热情地向广大网友介绍当地的特色产品——牦牛肉干。
“随着俞敏洪直播团队的到来,家门口的三色湖、祥格拉冰川、贡嘎冰洞迅速走红,我们也开始考虑将村里的大学生培养成带货主播。”作为普玉一村首位大学生,乡村振兴专干卓玛措说道。
流量来了,如何有效利用?2024年5月,驻村第一书记李鑫带领工作队进村后,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如何将“网红”流量转化为村民的实际收益,让文旅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每家每户。
“群众最期盼的是什么?是更好的环境,更是能留客、能赚钱的设施。”李鑫和队员们决定从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入手。他们积极奔走,与边坝县委组织部、边坝镇协调,争取到150万元资金。很快,一座集党群活动、游客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式党群活动中心拔地而起,配套的“云端餐厅”、光伏电站也相继落成。游客不仅能在此饱览壮丽风光,还能舒适地用餐、住宿、体验露营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
基础设施改善后,驻村工作队又将目光投向了文旅发展的另一面——如何为游客提供安全而有特色的深度体验。
村里的“祥焰骑行队”拥有50辆越野车,是游客探险冰川的重要交通工具。但以往使用的两轮摩托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。“游客安全无小事,村民靠这行当吃饭,安全更是底线。”李鑫强调。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多次商议后,果断决定淘汰风险较高的两轮摩托,统一升级为更稳当的四轮越野车,这一举措赢得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。
光有美景还不够,驻村工作队敏锐地捕捉到游客对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,派村民次旺巴珍前往拉萨学习厨艺,专干卓玛措则帮助村民开发藏装体验项目……
这些点滴变化悄然改变着村民的观念。看到邻居多吉家的民宿生意红火,游客络绎不绝,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选择回村发展。“多吉家那才叫家!我不喜欢住宾馆,就喜欢住这儿。”一位来自安徽的游客由衷地说。
开民宿的还有阿旺顿珠,他是个很有想法的人,为了把自家的民宿打造得更有特色,他还收集了家里的老物件,准备开设一个展览馆。
随着普玉一村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,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。赤列开起了民宿;白玛赤顿准备开设茶馆;驻村工作队还专门请来电商专家,手把手教年轻人直播卖货。
这一年,自治区、昌都市将更多精力投向基层,俞敏洪的直播让普玉一村成为“网红村”,三色湖被认证为“世界海拔最高天然三色湖景观”。普玉一村还成功培育出纯种黑山羊,发展了15头娟姗牛,扩种沙棘树22万株,开发了滑冰车项目。2024年,全村旅游收入达172万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24239元,超过全区平均水平。
“想问题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,抓发展要抓住教育这个根本,只有这样,老百姓的日子才会有奔头。”谈及驻村一年来的最深体会,普玉一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队长李鑫感慨道。
眼看着,计划投资2000万元的平措康桑酒店即将破土动工,8户村民纷纷购买了装载机准备参与建设;雪山脚下,孩子们迎风奔跑,乡亲们干得热火朝天,嘹亮的劳动号子响彻山谷,鲜艳的国旗映照着教育的光芒,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未来。
(昌都融媒 索朗桑布 卓嘎群措 梁侠 仁增罗布 尼玛吉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相关信息